从业23年,他想把中国的游戏人才带到英国

游戏会变成一种举足轻重的内容形式,BAFTA 很机警的发现了这一点。

  几个月前,我拜访了 BAFTA(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的 CEO 阿曼达·贝瑞女士。得知他们正在寻找优秀的中国游戏开发者,并打算予以物质上的支持,当时感到非常意外。

  你可能对 BAFTA 并不熟悉,从 1998 年开始,为了表彰游戏行业中杰出的创意成就,他们每年都会给一些从业者颁发“英国学院游戏奖”,后来又衍生出解决开发者技能和资金问题的“展奕计划”(Breakthrough),整体上可以说是一家慈善机构。

  事实上,BAFTA 最近在中国的“展奕计划”推进得相当顺利,不仅组建了一个跨国的评委团,而且在即将到来的 10 月份,要从多个申请者中选出五名新晋人才。受选者将参与为其一年的培训计划,还有机会获得游戏行业中那些资深人士的亲自指导,总之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在与评委团主席李·舒内曼(Lee Schuneman)的交谈过程中,我察觉到这位年近半百的大叔,也曾在游戏行业里摸爬滚打了 23 年,绝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更令人好奇的是,大老远的从英国跑到中国,他对于我们的游戏从业者和市场环境,到底怀揣着一种怎样的心态?

李·舒内曼

  也许和自己的过往经历有关,舒内曼在甄选人才时,最看重的不是对方的作品和经验,而是潜在的能力。

  上世纪 90 年代,因为成绩够不到艺术学院的水平,他 16 岁就离开学校,开始在南威尔士的一家游泳池公司工作。由于对游戏充满热情,舒内曼尝试着写下了三个设计上的创意,邮寄给不同的游戏公司。

  当时刚刚推出《超级大金刚》的 Rare 工作室非常开明,觉得这名年轻人有一定的潜力,于是给了一个面试的机会。舒内曼借此机会顺利成为了一位游戏设计师,并和任天堂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对 BAFTA 的“展奕计划”有着独特的理解:

  “它不仅关于作品,更多还是在于个人本身……展奕计划的目的是提高你的水平,所以评委的工作就是要看出谁有这种潜力。其实我们主要看的不是他们曾经做过什么,而是想鼓励现在的开发者,让他们更多参与 BAFTA 的活动。

  BAFTA 支持游戏至今已经超过 10 年时间了,对这个领域非常重视……我们这一次的评审团中,也有来自网易和腾讯的成员。通过英国和中国的合作,我们很想支持中国的游戏开发者,从中挖掘出人才并援助他们的职业生涯,希望他们能够获得好的发展,我们相信通过合作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

展奕计划的导师捷德·雷蒙德,曾经也是《刺客信条》《看门狗》等游戏的制作人

  虽然“展奕计划”是首次来到中国,但过去其实在英国早有成功的模板。它的受益人,最终遍及到《纪念碑谷》《荒野大镖客 救赎2》和《全面战争:三国》等诸多项目中。本次请到了《孢子》的制作人威尔·莱特,以及 Google Stadia 负责人之一的捷德·雷蒙德担任导师。换而言之,入选者的收益并非是一张空头支票:

  “我们会把他们带到英国。大概是在 11 月的第二或第三周,正好碰上英国的 Breakthough(展奕计划),和当地的人才一起交流。而作为展奕计划的胜利者,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导师,很多行业中的老大哥都非常乐意帮助这些人才。通过一年的培训,希望给到他们更多的曝光率,以及更好的发展机会。 ”

  当我问及这对游戏行业会有哪些帮助时,舒内曼递给我一座 BAFTA 的奖杯,然后说到:“电影制作人获奖是拿这个,电视制作人也是拿这个。这就是 BAFTA 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一视同仁,相信游戏的潜力和价值,我自己也曾拿过两座奖杯。”

BAFTA 相当有辨识度的面具奖杯

  作为一个有着 40 年游戏经验的玩家,以及一个从事游戏开发工作达到 23 年的从业者,舒内曼认为老一代对于游戏的态度可能比较负面。但发展到现在,随着游戏受众的变大,人们的认知已经发生改变。再加上媒体开始宣扬一些积极的东西,大众对于游戏的态度只会变得越来越正面:

  “游戏并不是个糟糕的东西,他和电影和电视一样重要。特别是你和我都知道,游戏会变成一种举足轻重的内容形式,BAFTA 很机警的发现了这一点……我们让展奕计划的获奖者从行业中最优秀的一批人那里学习,导师也会来到中国,慢慢的这些交流会促生出更多故事,传达更积极的东西。”

  有趣的是,舒内曼表示这次的评委工作,其实和自己早年在英国的工作经历“很像”。因为他曾经受雇于微软,负责组建子公司 Lift London,有过一些“慧眼识人”的经验:

  “我得去定位人才。谁是最好的工程师?谁是最好的执行者和动画师?展奕计划也是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我目前任职的英孚教育有个 180 人的软件开发团队,就在上海铜仁路,研究怎么把游戏交互方面的东西带到教育中去,探索如何把英国和中国的文化融在一起,去做成比较特别的体验。

  展奕计划这是第一次走出英国,其实中国有很多有优秀的人才,所以这是一个开展活动的好地方。另外我们现在有很多面向中国的业务,所以我对 BAFTA 的理念也非常认同,恰好遇上了个合作的好时机。”

  舒内曼曾受益于 BAFTA 的帮助,在游戏行业扎稳了脚跟,此次换了个身份,可以说是为了扶持和自己有相似境遇的人。无论如何,这位在上海生活了 18 个月的英国人,似乎早已被中国的环境所感染。也希望 BAFTA 的展奕计划能够如同他的真诚一般,带来令人欣喜的改变。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