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标签:串流游戏 的文章
-
Take-Two :串流将改变游戏,平台壁垒终将消失
你必须顺意消费者的需求。 与人们在网络上购买的电影、音乐和电视剧不同,一个平台购买的游戏没办法在其他平台继续使用,但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游戏产业也将紧跟时代的步伐。拥有 Rockstar 和 2K 等明星工作室的 Take-Two 的 CEO Strauss Zelnick 在最近的一次报告中提到,游戏产业中平台间的壁垒将逐渐消除。 我想对于很多游戏来说,最终将不会有游戏平台的限制,至少在 PC 和主机之间是这样。 Zelnick 提到微软,认为他们已经差不多达到这种程度了,Xbox Play Anywhere 可以让玩家买一次游戏就可以在 Xbox 或者 PC 上玩,所有的进度和成就可以同步。他表示,在串流游戏的帮助下,封闭系统终将走到尽头。 系统间的隔离墙会逐渐消失,而且必须消失,串流游戏将加速这个进程。我们都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你定下的规则违背消费者的利益,如果你认为企业可以最终获利,你就大错特错了,顾客总可以去其他的平台,你必须要重视消费者的要求。 在报告中 Zelnick 预测说,串流游戏将在未来1到3年内真正起飞。在全球拥有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公司,会在竞争中处在最有利的位置,因为这些数据中心更便于解决网络延迟的问题。虽然没有提到公司名字,但是所指应该就是微软,他们已经正在筹备串流服务,并且在全球都有数据中心。 其实不光是微软,EA 也在筹备自己的串流服务,索尼的 Playstation Now 更是已经运营了4年。 如果串流成为主流,游戏产业的市场将有很大程度的增长,全球共有20亿台 PC,这些都是潜在的客户端,而相比之下,PS4 和 Xbox One 加起来只有1亿2000万台。 虽然硬件的限制将大大降低,潜在的消费人群将大大增加,但 Zelnick 认为很多人依然会选择传统的主机,因此他认为串流带来的影响,不会达到其他同行期待的那种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是总的来说,如果你开发了一个使用更广泛的产品,那么自然会吸引更多消费者,产业的规模毫无疑问会得到增长。来源:Gamespot -
EA高管谈串流游戏未来:智能电视至关重要
网络依然是最大的障碍 EA在5月收购了Gamefly的云游戏服务PlayCast Media,游戏巨头正在着眼未来,EA的战略发展执行副总裁Matt Bilbey在近日接受采访时,透露了EA对主机游戏现状和串流游戏未来的看法。 “我觉得串流游戏的未来,问题不在于会不会到来,而是什么时候到来。现在智能电视的覆盖率非常高,如果我们可以在电视里装上Origin或Access之类的App,就可以像串流视频一样串流游戏,我们可以分析每个用户的喜好,根据游戏记录推荐新游戏。所以理论上,串流软件可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主机。” “我认为目前串流的最大障碍是网络带宽,大规模提供稳定高速的互联网仍然是一个挑战。但是我相信再过个几年,门槛会降低很多,虽然不是所有人,但是大部分人都可以负担得起高品质互联网,网络质量的提高会让串流游戏变得更加可行。” “主机厂商是聪明人,他们会找到主机的其它用途,以其他的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主机不会就此消失,只是会改变存在的形式,可能内嵌在电视里,或者你的手机里。” 串流游戏近年来变得盛行,在今年E3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尽管Gamefly提供的串流服务将在8月关闭,但是更多的厂商开始瞄上了这个充满潜力的领域,微软在E3确认将大力发展串流服务,索尼的串流服务Playstation Now现在有超过600个游戏。来源:PlaystationLifestyle -
谷歌Chrome浏览器串流能1080P/60帧跑《刺客信条 奥德赛》了
当然,对网络的要求也很高。 流媒体已经深刻改变了音频和视频领域,大大降低了其获取门槛。而这一深刻变革如今似乎也将来到游戏领域。Project Stream是谷歌为解决串流领域最大挑战而生的技术测试项目,而其今日正式宣布 “Project Stream”进军游戏领域。而且这不是小打小闹,该项目直指最新3A规模大作。 早先谷歌曾与育碧在云技术方面有过合作经历,如今二者合作更进一步,尚未发售的《刺客信条 奥德赛》将成为首款测试游戏。该测试将于10月5日开启,届时参加这次限量测试的用户将可以免费游玩《刺客信条 奥德赛》。从官方公布的实际效果展示来看,游戏以1080P分辨率和60帧运行,效果令人满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测试仅支持Chrome桌面版浏览器(69版本及以上),网速要求至少25Mb/s,申请者需居住在美国地区,支持Xbox One、Xbox 360和PS4手柄,但必须连线。另外该测试还需要一个谷歌账户和一个育碧账户。想要参加这次测试的玩家可以点此加入。 云端串流游戏被很多游戏产业内人士视为一种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微软、索尼、任天堂、英伟达、EA、育碧等业界大佬都已经在此领域研究多年。如今谷歌的加入想必将助力该技术加速成型。来源: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