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研究表明:外部压力比游戏本身更容易导致「游戏成瘾」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对超过 1000 名青少年及其照料者对待游戏的习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游戏成瘾」并不是过度游戏的结果。
今年 5 月,世卫组织及其成员国正式将「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也称游戏障碍,游戏失调)认定为一种精神疾病。家长和社会一般来说都倾向于将问题归咎于游戏,但牛津大学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比起游戏本身,外部压力更有可能导致游戏成瘾。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对超过 1000 名青少年及其照料者对待游戏的习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游戏成瘾」并不是过度游戏的结果。
结论认为,「游戏成瘾患者很可能有潜在的挫折感,以及游戏之外更广泛的心理社会功能问题」。简而言之,研究指出了外部压力是促使年轻人在游戏中逃避现实的主要因素。
同时,这项研究也认为「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能表明,游戏本身是导致玩家所面临问题的罪魁祸首」。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主任、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安德鲁 · 普日比斯基(Andrew Przybylski)教授分享了以下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呼吁研究人员研究青少年游戏成瘾的临床相关性,是因为之前的研究没有考察这些年轻人生活中更广泛的背景。这是我们在新研究中想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我们第一次运用动机理论和开放科学原则,来调查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需求满足和挫折是否与沉迷游戏有关。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没有证据表明,不健康地对待游戏是导致大量情绪问题、社会压力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相反,青少年对待游戏的差异,更有可能与他们对自身能力、自主性和社会归属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以及他们是否已经经历了更广泛的功能性问题有关。
根据我们的发现,我们不认为有足够证据表明玩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临床疾病。
卡迪夫大学心理学院的高级讲师、该报告的合著者内塔 · 魏因施泰因(Netta Weinstein)博士说:「我们敦促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更仔细地研究潜在因素,比如心理满意度和日常挫折感,以理解为什么少数玩家会感觉他们必须沉迷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