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城是哪里,卧牛城是哪个城市的别称

卧牛城是指哪座城市

卧牛城,河北省邢台(邢台县)的别称,又名邢台城。古时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相传洪水逼近邢台城,有神牛卧城头,水涨城高老百姓得以免遭灾难,因此俗称卧牛城。

燕南赵北的卧牛城在什么地方?

位于河北,卧牛山,形似卧牛,故名卧牛山。卧牛山海拔48.2米,面积0.7平方公里。 卧牛山系怀来古城东门遗址,历史上素有怀来“四大景致”之誉。卧牛山风景旅游区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境内的官厅水库北岸,它横卧在一碧如玉的官厅湖面,犹如一头雄健的巨牛,脖子伏在岸边为半岛,头伸向水中成为一个小岛,三面环水,与对面群山遥遥相望。

邢台为什么叫卧牛城?

卧牛城

一个城市,除其正式的称谓之外,往往还有一个别名,如济南称泉城;广州称穗城和五羊城等等。邢台市也有一个别名,叫做卧牛城。古时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

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修,北宋时又进行重修。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

然而民间另有一个传说。说是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当人们初来到这块土地上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于是人们便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 了城镇。人们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

优美的传说源远流长,直到今天,邢台市还有许多关于牛的掌故、遗迹。市南面有东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贯东西“老邢台”大概还记得,今天邢台影院和市新华印刷厂一带,从前叫作“拴牛橛”。另外,市内还有南肠街和北肠街,传说便是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不过现在人们往往把“肠”字写成“长”字,叫成南长街和北长街了。

相传在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一头神牛席地而卧,护佑着大地和生灵。人们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城镇。这座城镇便被人们称作“卧牛城”。

邢台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她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古城俗称卧牛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那是家喻户晓,远近闻名。后来经过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运动以及近期的新文化冲击,现在了解卧牛城的人已很少了。我说卧牛城的目的是想 给对邢台卧牛城不了解的朋友,但对通古晓今的老邢台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外地有许多用动物冠名的城市,并伴有美丽动人的传说。卧牛城不但有美丽的传说,她还具备了牛的生理部位,把它拼装起来,就在我们面前侧身卧着一头活生生的 牛。因是卧牛它的部位就很不规则地分布在邢古城内外。解放后由于城市改造变化,有些遗迹已荡然无存,有的仍保留至今。具体名称及位置是:

左牛角:俗说东牛角。位于现在桥东区东牛角社区。邢州南路东牛角加油站附近原来有座庙,叫东牛角庙,附近村庄冠名东牛角庙村。解放后庙被拆除了,村庄去掉“庙”字,保留至今。

右牛角:俗说西牛角。位于现在桥东区西牛角社区。南羊市道桥南原来有座庙,叫西牛角庙,附近村庄冠名西牛角庙村。解放后庙被拆除了村庄去掉“庙”字保留至今。

牛头桥:位于现在邢台影院附近。解放后城市改造,已拆除。

栓牛橛:位于现在邢台影院附近。据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栓牛石出地三尺,前任郡守派人 挖丈余不见根。因城市改造现已不存。

饮牛井:位于现在邢台影院东南角。现已不存。

牛耳石:位于现在第十五中学已东,原东狱庙后。

牛左前蹄:位于牛市街与东大街之间。旧名牛市水坑。现名牛市水台,现在已缩小仍存在。

牛右前蹄:位于现在羊市街东头路北。旧名羊市水坑。现叫羊市水台。大坑早已改成居民区。

牛左后蹄:位于东大街与靛市街之间。旧名靛市水坑,现叫靛市水台,虽已缩小,但仍存在。

牛右后蹄:霍家水坑。由于城市改造,早已灭失。

牛肚子:位于现在顺德路与红星西街叉口西南,该处是中间宽、两头窄,不规则,遂称肚子巷。

牛肠子:就是现在的南长街和北长街。近年修的红星东街已将牛肠子拦腰斩成两截。

阴门洞:它是牛字牛城唯一的性别特征。在原北门东侧的城墙下部,位于现在北长街北口路东。

牛尾河:位于现在小黄河顺德路已东的下游。原在北关东南有条支流与北边的沙底河交汇,流经高庄桥、先于桥、与其他支流汇合,牛尾巴一直甩到任县境内。

邢台市区里有一头卧牛,所能它又名“卧牛城”。这头卧牛是纯铜所制,个头要比真正的成牛还要显的威武一些。

相传,很久之前,邢台曾发过一次大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市区。人们四处的奔跑,可就是找不到一个可以躲藏的地方。洪水一直在后面紧逼着,气势不减。无数的人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着,渐渐的被赶向一个小高地。可水势依然不减,而通向高地的只有一个不宽敞的胡同。有很多人没能及时的通过,眼看洪水就要将人群吞没。这里突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头很健壮的大公牛,就在洪水即将涌入胡同之际,横卧在了胡同的入口,神一般的将滔滔的洪水挡在外面,为逃亡的人们争取了时间。

就这样,许许多多的生命被保活了下来,而那头牛却永远的卧在了那里,它依然是那么的威武。人们为了纪念这只神牛,就依照它当时的神色,为它铸了铜像,永远留在“卧牛城”中。

卧牛城

记者在邢台市街头看到,这里的许多地名都与牛有关系。市内四大水坑被称为牛蹄坑,市内的大街被称为南、北长(肠)街,郊区两个村庄被称为东、西牛角,还有肚巷、牛尾河、拴牛橛、牛眼井等等,就连邢台市《牛城晚报》的刊头都透出一股“牛气”。牛城晚报社的一名记者告诉我们:“邢台除了有正式称谓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俗称叫‘卧牛城’,凡是地地道道的邢台人都会自豪地称自己是‘牛城人’。”史载:邢台为周朝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建,后又进行多次重建。邢台城墙周九里余,阔二丈,上可卧牛,因此邢台被当地人俗称为卧牛城。另外,关于“卧牛城”的来历记者还听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邢台山清水秀、水草丰美,沃野丰饶而无人居住。一对年轻夫妇流落至此定居下来,他们辛勤劳作而苦于没有耕畜,后来感动天帝降黄牛来帮助他们耕种。从此生产日盛,人丁繁衍,逐渐形成城镇。此后,山洪暴发,洪水多次逼城,黄牛便卧在城头,水涨城高,于是百姓得以免遭水灾而安居乐业,为了纪念黄牛的功绩,遂以卧牛命名其城。

牛城 邢台的别称。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上帝为一对终日辛劳的青年夫妇降下一头神牛。在一次洪水泛滥中,神牛跃上城头,镇住了洪水,使众百姓免遭灾难。为了纪念这头神牛,人们称邢台为“卧牛城”、“牛城”。

卧牛城的传说

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河北邢台市,也叫卧牛城.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候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建,北宋时又进行了重修.城墙周长九里十三步,阔六步.故俗称卧牛城.

而民间传说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常年在太行山上打猎的姬运,姬生兄弟俩,一天下山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在这里.那是,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于是,他俩就带领一班人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兴风作浪的”黑龙”,然后大家就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城镇.人们亲昵的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至今,邢台市还有很多关于牛的掌故.市南面有东牛角村,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穿东西,市内有牛市街,拴牛撅,牛心坑,牛蹄坑等.另外还有一些变化的地名,如南长街,北长街,传说为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原先写的是南”肠”街,北”肠”街.市郊的叔伯营村,则是当年姬运,姬生兄弟俩居住的地方.象征”卧牛城”的雕塑,曾经横卧在市中心,如今迁居到我市的达活泉公园.它象征着邢台人民善良,纯朴的愿望.也为邢台这座名城增添了新姿!

住在邢台,热爱邢台,建设邢台,美化邢台!愿邢台越来越美!越来越繁荣昌盛!愿邢台的明天更加美好!

卧牛城碑记

雕像并刻碑记其事 意在以黄牛精神自励致力振 国中兴之际 必将更加奋蹄献力矣我市人民为之 呼卧牛卧牛 阅历千秋 今逢盛世 壮志当酬值此祖 卧者 或亦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之意 先以牛名城盖亦自喻以示勤劳利世之抱耳 言其 诸贤深爱牛之利人而不自私 因以自喻也 邢人祖 鲁迅之诗文多处于牛之可贵皆备极称赞盖古今 征也唐柳宗元之牛赋宋李纲之咏牛诗现代文豪 牛之本色朴实勤奋利民克已 实劳动者品格之象 者劳动人民征服自然之理想与力量之化身也而 以城牛名城此说虽属神话然颇具深意所谓天帝 洪水逼城牛卧城头 水涨城高百姓得免遭灾难 遂 以助其耕 自是生产日殖人口是繁 遂建城郭又传 烟遂定居 日夜辛劳而苦无耕畜 诚感天地降黄牛 其略云古时某夫妇流落此间 见沃野百里而无人 得斯名 考之民间传说卧牛城命名由来别有所本 足信城之阔足以卧牛者遍于天下而此城何以独 为名何哉 县志云 城阔二丈上可卧牛故名 其说不 豫让桥八角鸳水井等分布其间或问曰 城以卧牛 址而名胜古迹如百泉孔桥开元寺清风楼达活泉 角长街肝巷牛尾河诸地名及拴牛橛牛眼井等遗 改邢台县而俗呼其城为卧牛城至今犹存东西牛 邢候国秦置信都县 楚汉时置襄国 隋改龙冈县宋 九祀圮于耿迁都于邢之说周初封周公子于邢立 邢台之为古名城也 远溯殷周竹书纪年有商祖乙

邢台市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一日

兴中华吾人其勉之 其勉之

卧牛城的来历

邢台又名卧牛城 ,但身为邢台人真正知道其来历的并不多。关于这一点可以与众博友商榷。在今临西县仓上村旧临清县城的东北角,有一个神秘的地方,人们叫他“卧牛坑”。它是后赵所建之“水东”临清县的旧衙址。这里,曾衍生了很多好听的故事。

据说,老子倒骑青牛出函谷关,信牛由缰,辗转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当他走到今天的“卧牛坑”地方的时候,见这里西依大河,气脉甚好,便想往下歇歇脚。他把青牛拴在一棵古桑之上,便在一块光达达的大青石上坐下。谁知,青牛猛地不见了,青牛卧过的地方出现了一、两百亩大的一片洼地。老子知道此地乃神仙宝地,于是便留下青牛,化一阵青风而去。

说也奇怪,自打青牛卧在了这里,这里便遍地洒金泼银,处处现宝。在夜深人净的时候,人们还会看到这里金光四射,恰是一条金牛卧在这片大洼之内。于是,人们便称呼这地方为“卧牛坑”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十六国后赵的建立者,羯族奴隶出身的石勒(274-333)从山东起事,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军事势力。这石勒,早年丧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少长为人佣耕,年十四行贩洛阳。西晋太安元年(302年)被卖于今山东茌平地主师欢家为田奴。他一生备尝酸辛,苦难的经历使他的身体和智慧得到了锻炼,并迫使他走上了起义反晋的道路。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参加各种战役110多次,有93次获胜,17次失利。他驰聘疆场20余年,终于以智慧和勇气击败了一个个对手,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成为一代君主。有一次,他转战到今天的临西一带,遭遇到了前赵的一支强军,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时前赵兵力强健,号称百万,他们把石勒带领的一队骑兵团团地围困在今临西县仓上村东北的卧牛坑里。敌军越集越多,圈子越围越小,石勒的骑兵已没有冲出包围圈的可能,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这时只见骑兵队中忽地跃出一条金牛,它金光四射,金角盘绕。金光四射,如雷电射空;金角盘绕,似两把利剑。只见这金牛四蹄生风,直朝西北方向的敌军冲去。它力敌千军,势不可挡。在它的带领下,石勒的骑兵紧随其后,也朝西北方向冲去。他们一口气冲出了敌军的包围圈,又一口气跑到襄(今邢台)这个地方。金牛狂奔到襄,冲进牛阴门后,实在累的够呛,于是便头东南尾西北地卧在了北瓮城进头道门的东城墙南拐角处。石勒知道,金牛卧下的襄便是他发展的地方,于是他便围兵于襄,招兵买马,重整旗鼓,势灭前赵。公元328年,他在襄称帝。太和元年底(329年初),石勒称帝,是为后赵,年号太和,330年,又改年号曰建平。石勒称帝后。襄便取别号为卧牛城 。他时时不忘卧牛坑之战,于是在建平元年(330年)建县于“卧牛坑”,因县临清河(大运河一部分),故取名临清,这是今仓上一带第一次建县。

也不知又过去了多少年,一天,一个“南蛮子”路过“卧牛坑”,知道这里有宝,便想方法制服这头青牛。他东觅西寻,这一天终于在龙旺村南瓜园地里找到了一宝。他见这家菜园有一棵黄瓜种,金灿灿,半拖长短;一条黄瓜秧,绿生生,两丈有余。他找到园主,说待到百天,黄瓜种成熟以后,你把这棵黄瓜秧子卖给我,我给你一两纹银。说好便好,两人达成了协议,园主还以为这“南蛮子”是个傻子呢。谁知,待到约定时日,“南蛮子”果真来了,他付了园主一两纹银,买走了黄瓜秧子。原来,这黄瓜秧子是条“捆金绳”,“南蛮子”要用它去捆金牛了。

这一天夜里,阴云密布,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南蛮子”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地来到了“卧虎坑”。他瞅准了对方,猛一用力,抛下了“捆金绳”,只听“哞”地一声怪叫,一道金光,浑如闪电。他知道是捆住了金牛。正在他用力地往回收“绳”时,眼前却站着一位白胡子老头儿,只见这人手中拂法一甩,“捆金绳”不见了,一条青年却立在了老人面前。老人道了声谢,倒骑上牛背,扬长而去了。这位老人就是老子.摘自《清渊寻古》.

1.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修,北宋时又进行重修。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

2.民间传说: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当人们初来到这块土地上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于是人们便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 了城镇。人们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

3.民间传说:古时某年天降暴雨,农田被淹,洪水逼城,百姓遭难,有一神牛从天而降,喝退了洪水。

优美的传说 源远流长,直到今天,邢台市还有许多关于牛的掌故、遗迹。市南面有东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贯东西“老邢台”大概还记得,今天邢台影院和市新华印刷厂一带,从前叫作“拴牛橛”。另外,市内还有南肠街和北肠街,传说便是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不过现在人们往往把“肠”字写成“长”字,叫成南长街和北长街了。

除邢台市外山西省忻州市的别称也是卧牛城.

“牛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安达市,黑龙江省辖县级市,绥化市代管。安达,源自满蒙语言,蒙语意为“朋友”,满语意为“宾客”,亦有安康顺达之意。 [1] 安达素有\"牛城\"之称。安达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24°53′-125°55′,北纬46°01′-47°01′之间。南距省城哈尔滨120公里,北至\"鹤城\"齐齐哈尔160公里,与世界石油名城大庆毗邻接壤,与青冈、兰西、肇东、肇州、林甸5个县市为邻,位于哈大齐经济带上的黄金地段,是哈大齐工业走廊上的节点城市。全市幅员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1镇3乡3个街道,共有汉、回、蒙、朝等14个民族。 [2]

安达是中国著名的奶牛之乡和肉牛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奶牛带。草原面积272万亩,年产优质牧草2亿公斤,是世界三大优质草场之一,草原植被以驰名中外的羊草为主,是亚洲东部特有的建群植物种,素有\"中国奶牛之乡\"之称。 [3]

卧牛城是哪个地方?

忻州有一个带有象形意义和传奇色彩的俗称,叫“卧牛城”。传说因城池地形西高东低,顺坡而建,远望色黄而广袤,状如一头硕牛面东而卧:一侧挺凸如弓弧,酷似卧牛之背;城墙顶上排列有序的雉堞又像牛的脊梁,“卧牛城”便由此而得。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有一老牛从东来向西去,行至游邀村(当地俗称“牛叫”),因欲择地而卧,时不久,此牛无影无踪。后来,本境按牛卧姿态建立城池,名曰“卧牛城”。(《忻县志》)

卧牛城再往北,便是长城的内边,偏头、宁武、雁门一字排开,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而从忻州到长城之间,地方以“堡”、“寨”冠名的不胜枚举,古战场也在这片土地上多不胜数,从而造就了一方人刚烈、豪放的性格。比如忻州人以“硬”为美,就是不服输,又比如桌上酒的度数。军事文明的深厚底蕴也给忻州的民间留下无法抹杀的痕迹,比如“挠羊赛”,就是“摔跤”,让这个城市声名大震。

忻州古城位于州境的中央,坐落在盆地与山岗交接的大土阜脚下,正是元遗山先生在其《重修天庆观功德记》中所言:“吾州跨西岗而城,而岗占城之半,是为九龙之原。”城的北、东、南三面田野开阔,坦荡如砥,一望无际,四面丘陵突兀,次第隆起,东南走向,逶迤横亘,岭壑罗织,气势磅礴,整个地形西高东低,因坡而建,远远望去位垲而险峻,色黄而广袤,状若巨牛一头,面东而卧,延伸开来,直至牧马河畔,流水之滨,山水交合,自然优越,洪波咆哮,如牛发声,二十里之遥,如雷贯耳,听得分明,故忻州东有牛叫(当地亦称游邀,为牛叫谐音)村名,西有牛尾集镇,此是从宏观而言,予以起名。忻州古城墙,亦布局别致,构造特殊,按牛体卧式姿态而建,北城门楼双双耸起,嶙嶒分层,碧瓦飞甍,破云触霄,以示牛角,弯而盘曲;瓮圈之中,挖一眢井,底处蓄水晶莹,滚珠吐玉,光彩照人,帮壁芦芽青翠,茂密周匝,参差披拂,这是牛的眼睛,此是由头部而言,画牛点睛;再次,南、北、东三面的城墙皆笔直而方形,毫厘不爽,只有西部的城墙,略呈椭圆,向外挺凸作弧弓之状,似卧牛之背,础厚而狭长。加之,城墙顶端配有垛口的女墙,悬眼孔孔,像齿轮似地鳞次栉比,起伏交错,齐整美观。城墙外围又砌雉堞马面,排列均匀,组合成串,酷肖巨牛的脊梁,此是从会意而言。

唯独城东门的一侧,竟缺一堞,原因何在,这需要由一个民间故事说起,方晓始末。昔人云,古代的九原之城“龙阜飞连百雉邱,峰峦蜿转蹙何洲”(明张铣诗);“龙连洛拥重冈,地设天开莫此乡”(党承志《九龙连阜》),星野独具,风水甚好,造化神秀,灵气其里。常有仙牛出没,九龙食草,牧马饮水,深潭浴澡,天天而来,日日如此,忻城兴隆,福光高照。有人羡慕,图谋夺宝。一天凌晟,曦微刚露,残月当空,大地沉寂,村落朦胧,大部分人犹在酣然入梦之中。有位农夫乘时起来,担着一担肥美而鲜嫩的青草进城照例甩卖。当其欢快地走到城东门跟前时,因天尚早,城门紧闭,铁索在挂,不得而入。农夫无奈便将扁担放了下来,在城门外等待歇息。适值此刻,一个男人行踪诡秘,目光狡黠,口操南音,大步流星向他走了过来。声言买草,挑了一根,朝着城内摇动摆忽,似在招物。就在门军启锁拉闩、掀开门扇之际,一具牛头伸了出来,大逾磐石,毛耳晃闪,尖角熠熠,眼明过灯,蠕卷长舌,舔唇叼草。南人引退,拿出准备的缰绳正欲牵牛,攫奇掠贵,醉心行剽。农夫顿时想到这是外人存心不善,害人利己,岂能容忍,真是怒火中烧。说时迟,那时快,当机立断,扯起扁担向着对方便劈头盖脑猛打下去。南人侧身一声而落,接着“哞”地高叫,蹶着尾巴,拖着伤体,投在了东街南部的深潭之中。

水潭,宽数丈,长十丈,深难测定。素常该潭,碧绿如玉,水平镜,岸柳倒挂,禽鸟闹春,景致荟萃,煞是宜人。这时,泓波在翻涌,边流在撞击,雪花在飞溅。农夫伫立一直在注意着牛的动向,心理忐忑很不平静。于是人们便把这一深潭叫作“牛藏泊”,忻州古城起名“秃角卧牛城”,而将牛的藏身潜踪,认为是忻州的灵气风水再不会被人窃走了。所以同治时期知州戈不留(官名戈济荣)在大兴土木修建东门城墙时特地指令少修了一墩雉堞,以示牛短缺一角之事,而且用来作为“卧牛城”的佐证与标志。还有人说,忻州城东门如果封闭得时间久了,牛因喝不上牧马河的水而起火,城里定要发生火灾,蒙难遭殃,必须到火神庙祈祷火神爷开恩,才会祛除消弭,这样就从多方面把忻州这座卧忸成描摹得有血有肉,活龙活现,更富有神话般的传奇色彩而引人入胜,情趣隽永。《忻州史话 》 作者:张明远

另外忻州还有历史悠久的秀容书院,所有还有别名叫秀蓉城。

所以,都别扯犊子了,不服的可来山西忻州来看,2013年又在城南挖出一几百年前的卧牛石,便是证据!